宇宙行稳健本色依旧!“强优大专”展现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7-06 13:26:59 出处:娱乐阅读(143)
原标题:宇宙行稳健本色依旧!强优大专“强优大专”展现高质量发展;净利润首破3500亿,宇宙AUM17万亿,行稳现高数字工行五维布局全新启航
“ 行长廖林用‘强、健本旧展优、色依大、质量专’4个字概括工行去年全年的发展经营情况。”
宇宙第一大行——中国(下称“工行”)公布2021年财报数据。强优大专
在具体主要经营指标的宇宙表现上,素来以经营稳健闻名的行稳现高宇宙行依旧保持强劲势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成绩单:报告期末,健本旧展工行资产总额突破35万亿,色依同比增长5.5%;实现营业收入8609亿元,质量同比增长7.6%;净利润达至3502亿元,发展增速10.2%
3月30日晚,强优大专行长廖林、副行长郑国雨、张文武、徐守本、张伟武、董事会秘书官学清等高级管理层出席业绩发布会。行长廖林依旧温文尔雅,对提问者的问题作出详尽解答。会上,行长廖林用“强、优、大、专”4个字概括工行去年全年的经营情况,“强”字当头彰显了工行对资产质量有明显的自信和独到的优势。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2021年,工行不良率1.42%,同比下降16BP;拨备覆盖率7年来首次回升到200%以上,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AUM近17万亿元,
稳健本色依旧,净利突破3500亿
2021年第一大行宇宙行究竟发展的如何?面对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作为业资产规模最大,赚钱能力最强的国有大行,工行的经营发展情况颇受关注。
3月30日晚间披露的工行年度业绩报告无疑向外界宣告:宇宙行还是一如既往的稳。行长廖林表示,这一年工行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成色十足的工行答卷,同时用“强、优、大、专”四字总结了经营特点:
“强”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近几年,工行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结构,提升处置效益。数据显示,工行2021年全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超过1900亿元,今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42%,同比下降16BP,拨备覆盖率7年来首次回升到200%以上达至205.84%。
此外,工行资本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21年,工行资本充足率超过18%达至18.02%,位居全球大型银行前列;逾期额和逾期率实现“双降”,剪刀差连续7个季度为负,创下新低,全行关注贷款率也较年初下降了0.22个百分点。
“优”的姿态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工行经营效率持续改善,资产回报率(ROA)、资本回报率(ROE)均高于上年,分别达至1.02%和12.15%。经过精细管理、内部挖潜,该行的净利息收益率(NIM)变动同业较优,年末达至2.11%;成本收入比年末数据显示为23.97%,保持全球大型银行较低水平。
“大”的优势进一步巩固。2021年工行的资产、资本、存款、贷款继续持全球第一,市值和分红总额为国内同业第一,“宇宙行”的声名再一次得到肯定。该行去年年末总资产达至35.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609亿元,增长7.6%;拨备前利润6275亿元,增长5.5%;净利润3502亿元,增长10.2%。
“专”的特色充分显现。行长廖林表示,“扬长、补短、固本、强基”四大布局是我行新规划的主体主干。去年新规划开局第一年,四大布局均取得较大突破和进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上看,该行的“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实现新突破,围绕金融“为民、惠民、利民、安民”,提升金融服务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工行个人金融客户总量突破 7 亿户,年末个人贷款近8万亿,个人存款12.5万亿,AUM近17万亿元,保持领先。
从对公领域来看,工行信贷多个领域规模继续保持领先,包括制造业金融贷款突破了2万亿元,绿色金融方面贷款达到了2.48万亿元。普惠贷款突破1万亿元,增速超50%。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均突破1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首破2万亿,
心怀“国之大者”资金精准直达
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天生使命。董事长陈四清在年报致辞中指出,工行要坚持心怀“国之大者”,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工行新规划推进实施的第一年,该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48字”工作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展示出应有的大行担当。
首先,工行通过三大举措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助力经济稳定恢复、市场主体稳健发展。一是降利率,2021年,工行新发放公司贷款平均利率和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在上年下降基础上,进一步分别下降15BP和18BP。二是减费用,目前工行的免费服务项目已由109项增至149项,同时还主动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免除、下调服务收费。三是延本息,工行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客户办理贷款延本延息,帮助减轻财务负担。
其次,工行对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精准直达。过去的一年,工行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动能培育两大方向加大投入力度,成为首家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商业银行。
从贷款上看,工行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近三年,工商银行新增制造业贷款分别超过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累计增幅超过40%,贷款余额率先突破2万亿元。董事长陈四清3月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十四五”期间,该行力争制造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3万亿元。
从产业链服务上看,工行起到了助力“稳链固链”的作用。2021年末,工行对制造业中的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融资余额超过7500亿元,为产业链上下游制造业企业融资超过3000亿元。
从信贷投放上看,工行对重点制造企业进行突出支持。2021年,工行完善“信贷+非信贷”综合服务体系,除了信贷支持,也通过打造制造业金融服务“立交桥”,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末,工行的战略新兴产业融资余额突破1万亿元,支持了国产大飞机、“复兴号”高铁等“大国重器”的制造。
中长期资金是制造业企业的“甘霖”。工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争做头雁,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和中长期资金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末,工行“专精特新”企业授信客户超过1.5万户,融资余额超过1000亿元,增速超过18%。同时,工行还为“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了专属方案,推出“专精特新贷”专项融资方案,全方位对接“专精特新”企业金融需求,为6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主动授信。
个人客户超过7亿户,
五维布局注入数字化 2.0新动能
金融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也是通过改革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工行始终坚持数字化发展之路,在“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发展过程中全面引领了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发展的数字化 1.0 阶段,敏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全面布局IT架构转型与“智慧银行生态系统 ECOS”工程建 设,开启数字化引领全面变革的数字化 2.0。
报告期内,工行率先提出“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的五维布局,筹划推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品牌“数字工行(D-ICBC)”,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和产品创新的提质增效。
数字化转型提速提效的前提下,工行的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也不断加深。副行长张文武从安全生产“稳”定运行、科技创新发展彰显“新”的优势、科技与业务的共“融”共生三方面主要讲明了工行数字化转型成果。
安全生产“稳”定运行方面,张文武主要讲述了工行业务发展及运行安全稳定情况。2021年,工行存量业务加增量业务、表内加表外超过72万亿元,个人客户超过7亿户,法人客户超过900万户。另外,总体来讲,工行的科技团队在疫情常态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应对,使得工行总体的运行安全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数据显示,该行系统可用率持续保持在99.99%以上。
科技创新发展彰显“新”的优势方面,工行展现出极强的自主创新能力。2021年,工行建成了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分布式”技术架构底座,构建了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业务场景全覆盖的金融云平台,搭建了同业体系最全、应用最广的分布式技术体系;建设同业首创、可靠、高效、易扩展的大数据平台,率先构建了企业级数据中台,工行集团数据全部入湖。从监管评价及专利授权两个指标上看,工行科技评级已连续8年居银行业第一名;新增授权与累计授权数均保持国内银行业第一名。
科技与业务的共“融”共生方面,张文武主要对生态方面做了补充。综合来看,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普惠民生、渠道建设、人才机制上深入发展。2021年年末,工行结合大型企业供应链场景,打造了聚链、聚融等一系列平台,累计服务上下游企业20余万家;率先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一窗受理”的服务模式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目前已经覆盖了31个省份、204个地市,为8.3万个村集体客户提供普惠便民服务;推出“云工行”非接触服务,使得一体化服务快速下沉;推进科技人才兴业工程、“揭榜挂帅”机制等等,激发了数字创新动力。
为持续深化数字化应用,工行持续下沉到普惠金融业务上。依托“数字工行”建设,工行充分运用数据和技术能力,全面深化客户、产品、风控、生态四个方面的数字化创新应用,打造数字普惠新模式,服务小微企业。
以线上抵质押类产品“e抵快贷”为例,工行积极实现抵押融资的线上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通过线上智能评估房产价值、业务智能审批,有效精简押品评估和审批流程,业务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80%。客户签订一次借款合同、办理一次抵押,有效期内可循环额度,随借随还。截至2021年末,已构建覆盖超过250个城市、40万个小区全国房产数据库,业务余额突破5000亿元。
2021年末,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达至1.09万亿元,增长52.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79.5万户,增加20.4万户;新发放普惠贷款平均利率4.10%。涉农贷款余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涉农贷款客户118.2万户,增加24.0万户;新发放涉农贷款平均利率4.13%,比上年下降19个基点。小微金融业务中心 342家,比上年末增加18家。
登高望远,不忘初心。工行将继续持之以恒,坚守实体经济本源,守住资产质量生命线,履行大行担当,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董事长陈四清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2年,工行将落实好稳字当头要求,助力实现宏观经济“稳”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助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进”的成效;以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带动,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切实做好“改”的答卷,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行长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