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 刘文豪:央行亮剑,五问降准
时间:2025-07-06 11:17:33 出处:知识阅读(143)
炒股就看,五问降准权威,高瑞专业,东刘及时,文豪全面,央行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亮剑
来源: 高瑞东宏观笔记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央行此次降准,五问降准意在通过压降金融机构负债成本的高瑞方式,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东刘进而刺激微观主体活力。文豪25个基点的央行普降幅度,不仅可以避免流动性过剩,亮剑也可以为未来预留政策空间。五问降准在美联储货币加速紧缩之前降准,高瑞则可以缓解人民币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东刘同时,此次降准,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底的市场预期,后续伴随着信心持续修复,权益市场有望在震荡中逐步走出修复行情。向前看,央行有望通过持续推出多项政策组合,引导LPR报价利率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
五问之一:为什么再次降准?
目前仍处于宽信用的初期阶段,扭转实体经济低迷的融资需求,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而降准有助于压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进而刺激微观主体活力。
五问之二:为什么选择在此时点降准?
在欧美货币政策转向加速紧缩之前降准,不仅可以为国内稳增长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也可以减弱政策分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缓解人民币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同时,也是响应中央“早落地、早见效”的政策部署,有利于及早提振各方预期。
五问之三:为什么是全面降准25BP,而不是50BP?
第一,目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充裕态势,并且二季度MLF到期量有限。全面降准50BP至少会投放1万亿以上的长期流动性,可能会导致流动性水平过于充裕,进而产生资金空转套利等问题。第二,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政策工具的空间已较为有限,适度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为金融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预留空间。第三,针对特定金融机构定向降准50BP,可以对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更为精准的、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五问之四:如何看待后续货币政策空间?
在国内疫情持续反弹、稳增长压力增强的背景下,央行有望通过持续推出多项政策组合,引导LPR报价利率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包括但不限于调降政策利率、定向引导存款利率上限下行、增加再贷款额度以及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措施。
五问之五:降准将会对经济和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有利于维持新增融资持续处于合意水平,但仍需要产业政策等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合。第二,此次降准,是对3月16日金稳会释放出的政策底信号的再一次确认,有利于增强市场对于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修复的信心,扭转前期较为低迷的预期。因而,我们认为,境内股票市场的情绪底和市场底大概率也已经出现,后续伴随着信心持续修复,市场将在震荡中逐步走出修复行情。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范围扩散,各地重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1、央行亮剑,五问降准
2022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1.1 为什么再次降准?
目前仍处于宽信用的初期阶段,扭转实体经济低迷的融资需求,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而降准有助于压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进而刺激微观主体活力。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仍处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之下,叠加年后国内疫情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扰动程度明显增强,国内“稳增长”的政策诉求日益强烈,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相继发力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承担着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合意流动性环境,以及促进新增贷款处于合意水平的职责。
从融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新增融资在明显高于和低于市场预期之间反复切换,我们认为这可能主要源于“融资供给充足、实体需求疲弱”背景下的政策力度调整所致,也就是说,在融资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政策层面的力度会更猛一些,而在政策驱动下,融资数据有了一定改善后,政策力度就会降下来,但实体经济的内生融资需求又比较疲弱,整个融资数据又会降下来,也就是说,融资供给充足而中长期融资需求疲弱的态势仍未改变,表明宽信用的持续性仍然需要政策助力。
那么货币政策如何才能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呢?通过对2004年以来贷款需求指数的分析,我们发现,贷款需求指数由低位向高位修复的转折点,往往会伴随着贷款利率的明显下调,也就是说,实体经济贷款对实际贷款利率更加敏感。
通过对实际贷款利率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实际贷款利率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最优客户贷款利率与负债成本之间的点差、普通客户与最优客户贷款利率之间的信用风险补偿。如果想要压降实际贷款利率,则只需压降这三个部分中的某个部分或者某几个部分便可。
首先,如果想要压降普通客户与最优客户贷款利率之间的信用风险补偿,则需要普遍改善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资质,对经济增速处于上行周期的宏观阶段来讲,这点相对容易实现,而在经济增速面临较强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资质能维持不变便已经比较困难,因而,在当前宏观背景下,压降信用风险补偿部分的点差则显得相对困难。
其次,如果想要压降最优客户贷款利率与负债成本之间的点差,则意味着要在保持商业银行边际负债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压薄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而在经济增速处于下行周期的宏观阶段,商业银行理论上应该增厚利润空间以对冲信用风险的恶化,此时,压薄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并不利于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健经营。而且,目前1年期LPR与MLF的报价利差已经被压缩至85BP,进一步压降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
最后,如果以上两种途径实施起来均有难度,那便只能通过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边际负债成本,来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并且,我们观察到,2月以来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和发行利率均有明显上行,侧面反映出目前商业银行获取中长期负债的成本在提升。
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边际负债成本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一是,调整MLF、OMO等政策利率,引导银行间融资成本下行;二是,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上限,直接压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三是,调降存款准备金率,通过释放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向商业银行注入长期低成本负债;四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可选择同时调降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1.2 为什么选择在此时点降准?
在欧美货币政策转向加速紧缩之前降准,不仅可以为国内稳增长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也可以减弱政策分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缓解人民币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同时,也是响应中央“早落地、早见效”的政策部署,有利于及早提振各方预期。
一方面,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反弹程度明显增强,3月制造业PMI指数再次转为收缩区间,稳增长压力和政策诉求明显增强。同时,在稳增长发力的政策诉求下,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约在7.02万亿元,并且发行节奏明显前置,这会导致在正常的流动性投放节奏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可能会存在一定压力。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测算来看,4月和5月是流动性缺口相对较高的阶段,而此时降准,便可以对商业银行的长期流动性形成有益补充,进而为政府债券融资营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流动性环境。
另一方面,无论是美国货币市场的交易数据,还是美联储FOMC委员最近给出的政策指引,均指向美联储将于5月议息会议开始加快货币紧缩节奏,届时人民银行所面临的内外平衡压力将会明显提升。从证券交易数据来看,2022年一季度陆股通净流出243亿元,港股通净流出792亿元,持有中债净减少1150亿元,股债投资合计流出资金约2185亿元。资本项下资金已经从今年一季度开始转为净流出,如果在美联储货币加速紧缩之后再降准,无疑会加大资金外流和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详见我们于2022年4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流动性洞见系列六》)
1.3 为什么是全面降准25BP,而不是50BP?
全面降准25BP,定向降准50BP,这是央行首次进行50BP以下幅度的全面降准,同时,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第一,从银行间流动性水平来看,今年以来(截至4月15日),基本以2.26%为中枢呈现区间震荡态势,DR007基本以2.07%为中枢呈现区间震荡态势;4月以来,R007基本保持在2.03%附近的水平,DR007基本保持在1.91%附近的水平,可以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充裕态势,并且二季度MLF到期量处于较低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降准50BP至少会一次性向市场投放1万亿以上的长期流动性,可能会导致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过于充裕,进而产生资金空转套利等不良影响。
第二,如果我们以5%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一个隐含下限,而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这也就意味着,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政策工具的空间已经较为受限了,合适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政策工具,可以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预留空间。
第三,针对中小银行长期负债来源较为受限的问题,央行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且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进行了50BP的定向降准,可以对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更为精准的、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1.4 如何看待后续货币政策空间?
在国内疫情持续反弹、稳增长压力增强的背景下,央行有望通过持续推出多项政策组合,引导LPR报价利率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包括但不限于调降政策利率、定向引导存款利率上限下行、增加再贷款额度以及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措施。
可以看到,除了宏观经济遭遇疫情突然重创的2020年一季度,在内外平衡压力增大期间,人民银行更多是通过数量型工具引导LPR报价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因而,在国内疫情总体可控的背景下,后续人民银行有望继续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方式补充银行间流动性水平、降低商业银行边际负债成本,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但若国内疫情反弹程度超出预期,央行政策工具箱可能会进一步打开,通过调降政策利率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引导LPR报价利率下行,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外,2020年疫情以来,市场对是否会调降存款利率上限的关注度日益升温。我们认为,全面调降存款利率上限的概率较低,尤其是在内外平衡压力增大期间,但是定向引导中小型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上限的可能性较高,主要出于两点考量:
第一,由于中小银行在获取存款负债的能力上,天然弱于大型商业银行,因而,更容易通过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较高。但中小银行在提高存款利率与大行争夺储户存款的同时,更要在中小行之间进行储户存款争夺,这就导致中小行存款利率在竞争压力下存在不合理定价,压降中小行存款利率的必要性明显提升。
第二,中小银行是对小微企业投放信贷的主力,在负债获取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信贷投放利率也会处于较高水平,这一部分多出来的信贷利率,不仅包含了小微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溢价,同时包含了中小银行负债成本溢价,而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的小微企业本身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因而,压降中小银行负债成本显得更为重要。
1.5 降准将会对经济和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有利于维持新增融资持续处于合意水平,但仍需要产业政策等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合。虽然当前新增融资呈现出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融资供给相对充足,但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对疲弱的状态下,融资主体缺少抓手。但前期政策层已经对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正像4月14日人民银行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所说的,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多个城市的银行自主调降了房贷利率,这些政策的调整本身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融资需求。
而此次降准,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有利于促进社会综合成本稳中有降,激发微观主体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补充了较为稳定的长期负债,有利于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
第二,在稳增长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此次降准,一方面,再次确认了逆周期调节政策依然在持续发力,另一方面,也是对3月16日金稳会释放出的政策底信号的再一次确认,有利于增强市场对于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修复的信心,扭转前期较为低迷的预期。因而,我们认为,境内股票市场的情绪底和市场底大概率也已经出现,后续伴随着信心持续修复,市场将在震荡中逐步走出修复行情。
2、海外观察
2.1 海外疫情:美国新增确诊略有回升,疫苗接种推进
美国新增确诊略有回升。本周印度日均新增确诊约为0.10万例,新增确诊延续下行;本周美国日均新增确诊3.73万例,日均新增略有回升;本周法国日均新增确诊12.50万例,日均新增确诊持续下行;本周全球其他地区日均新增确诊66.62万例,日均新增确诊持续下行。
全球主要国家疫苗接种持续推进。截至4月13日,美国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为171.02剂,英国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为207.60剂,中国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为228.91剂,印度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为133.53剂。
2.2 金融与流动性数据:美债收益率上行,通胀预期回升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通胀预期略有回升。4月14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83%,较上周上行;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个bp至1.27%;德国10年期国债上行11个bp至0.76%。美国10年期国债隐含的通胀预期较上周上行7个bp,实际收益率高于上周。
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利率期限利差震荡上行。本周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限利差震荡上行,最终收于0.36%,较上周上行17个bp。美国AAA级企业期权调整利差较上周上行6个bp,为0.63%,美国高收益债期权调整利差上行11个bp至3.68%。
2.3 全球市场: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大宗商品涨多跌少
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大宗商品涨多跌少。本周(4月11日至4月15日)美国股指全线下跌,欧洲股市普遍下跌,亚洲股市普遍下跌。大宗商品价格方面,工业品价格涨跌不一,贵金属普遍上涨,普遍上涨。
3、国内观察
3.1 上游:原油价格环比下跌,动力煤、焦煤价格趋势分化,铜价、铝价趋势分化
原油价格环比下跌,环比由正转负。2022年4月以来,WTI原油价格环比下跌7.53%,环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18.15%转负为本月的-7.53%。
动力煤、焦煤价格趋势分化,环比趋势分化。4月以来,动力煤均价环比持平,由上月的-14.13%转为本月的0%;焦煤均价环比上涨2.09%,增幅缩窄12.24个百分点。
铜价、铝价趋势分化,铜、铝库存同比下降。2022年4月以来,铜价环比上涨0.62%,增幅相对上月缩窄2.36个百分点。库存同比下降35.64%,降幅相对上月扩大10.92个百分点。铝价环比下跌5.54%,环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8.5%转负为本月的-5.54%。库存同比下降66.2%,降幅扩大9.4个百分点。
3.2 中游: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上升,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库存同比下降
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上升。4月以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由负转正,由上月的-0.27%转正为本月的2.23%。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以及西南各区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为:1.93%、-6.49%、0.59%、0.08%、4.93%以及13.04%。
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库存同比下降,钢坯库存同比上涨。2022年4月以来,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2.86%,增幅相对上月扩大2.27个百分点。螺纹钢库存同比下降8.03%,跌幅相对上月扩大15.2个百分比。钢坯库存同比由负转正,同比由上月的-39.11%转正为本月的76.13%。
3.3 下游:商品房成交面积跌幅扩大,猪价、菜价、水果价格趋势分化
商品房成交面积跌幅扩大。2022年4月以来,商品房成交面积下跌71.33%,跌幅扩大19.18个百分点。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70.1%、-75.34%以及-57.31%,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29.24、-18.02以及-4.41个百分点。
猪价、菜价、水果价格趋势分化,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由正转负。2022年4月以来,猪肉价格环比下跌0.73%至18.12元/公斤,跌幅相对上月缩窄8.46个百分点。蔬菜价格环比下跌3.08%至5.58元/公斤,同比由正转负。水果价格环比上涨7.51%至7.3元/公斤,同比由负转正。4月以来,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同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7.57%转负为本月的-55.02%。批发销量同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19.08%转负为-54.28%。
3.4 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下行
货币市场利率下行。2022年4月以来,较上月末下行111bp至1.4%,R007较上月末下行87bp至1.87%,DR001较上月末下行60bp至1.34%,DR007较上月末下行52bp至1.73%。
4、下周财经日历
5、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2)各地重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3)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范围扩散。
上一篇: “第二支箭”扩容后首批民营房企获增信
下一篇: 央行、银保监会: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