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辽宁量增辽宁银保监局发布关于2022年下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振兴通报。其中,银行赢科业绩辽宁振兴银行的消费投诉量位列城市商业银行及民营银行第二位。
结合辽宁银保监局此前发布的投诉投诉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振兴银行2022年全年的长牵投诉量从2021年的60件,快速增长到了179件,技后同比增幅达198.33%。齐升
去年也是辽宁量增振兴银行获得互联网股东入股后的第一个年头。2021年底,振兴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小赢科技以3.15亿元入股了辽宁振兴银行的银行赢科业绩第二大股东,间接持有该行12.6%的消费股权。行业人士分析指出,投诉投诉持牌金融机构引入互联网基因,长牵对于获客、技后风控等方面将起到助力作用。
从振兴银行官网最新公布的2022年年报数据(未经审计)看,该行去年确实业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83603万元,同比增幅11.00%;净利润10287万元,同比增幅123.39%。不过,该行资产负债增长缓慢的情况在2022年仍未明显改善,客户存款持续下滑。
净利润翻倍,去年多项业绩数据亮眼
辽宁银保监局关于2022年下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姗姗来迟,振兴银行去年的年报却是早已在官网公布,成为首家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的民营银行。
资料显示,振兴银行是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2017年11月正式营业,注册资本20亿元,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金融商贸开发区。
据梳理,振兴银行开业以来业绩波动较大。
数据显示,振兴银行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4.19%。同期该行由盈转亏,净利润从2019年的7461万元变为-1.65亿元。这是该行首次亏损。
2021年,振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减少8.0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4605亿元,上年为净亏损1.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从利润表来看,振兴银行近年业绩波动受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减影响较大。数据显示,该行2020年资产减值损失7.7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3.87%。2021年,振兴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为3.54亿元,较上年下降了54.11%。
最新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各项业务稳健开展,总体经营情况良好。实现营业收入83603万元,同比增加8284万元,增幅11.00%;利润总额11932万元,同比增加6185万元,增幅107.62%;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0287万元,同比增加5682万元,增幅123.39%。
尽管上述财务数据为振兴银行初步核算的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但和前几年相比,这一业绩成绩单已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该行的资产质量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振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7%,较上年末减少0.1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0.76%, 较上年末增加18.6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11%,较上年末减少0.08个百分点。
不过,从近几年振兴银行的资产规模变化情况来看,该行资产扩张缓慢的情况在2022年仍然持续。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行资产总额2670669万元,较上年末增加673万元,增幅0.03%;负债总额2469864万元,较上年末减少9140万元,降幅0.37%。
2021年,该行则是总资产、总负债双双出现下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该行资产总额267.15亿元,同比下降1.49%;负债总额247.90亿元,同比下降1.83%。
客户存款继续下滑,揽储依然承压
这也是辽宁振兴银行获得小赢科技间接入股后交出的首份年度业绩“成绩单”。
据该行半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股东总数为5户。其中,沈阳天新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振兴银行28%的股权,为该行的第二大股东。
而小赢科技2021年业绩报告披露称,该公司于2021年第四季度斥资3.15亿元,收购了沈阳天新浩科技有限公司45%的股份。这意味着,小赢科技间接持有振兴银行12.6%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小赢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深圳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2018年9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XYF。小赢科技持有一张互联网小贷公司牌照,旗下品牌包括小赢卡贷与小赢小贷,2022年二季度,该公司净收入总额为8.24亿元,净利润为1.85亿元。
据梳理,目前和振兴银行拥有类似互联网平台背景的民营银行数量已不在少数。例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等四家互联网银行在设立之初,股东方就有互联网头部平台的身影,包括腾讯、阿里、小米和美团等。此外,2019年,美股上市互金平台乐信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间接入股了江西裕民银行;2021年,360数科通过增资入股,成为天津金城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民营银行因网点缺乏,主要依赖线上展业。随着互联网信贷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民营银行选择牵手金融科技平台,主要目的还是给自身增加互联网基因。“特别是商业银行互联网存贷款新规出台后,有了互联网平台的加持,民营银行能在获客、风控等等方面快速提升自身的实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截至2022年底,振兴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从上年末的168.94亿元增加至186.79亿元,增幅为10.57%。这或是振兴银行通过业务转型调优资产业务结构的结果。
该行官微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振兴银行的自营贷款余额达到55.44亿元,较年初增长14.43倍。该行广泛连接合作伙伴,深度挖掘客户金融需求,为广大客户群体带来极致体验的金融解决方案。
据官网披露,该行的合作平台包括小赢科技、平安普惠、陆金所、乐信、滴滴金融、、通联金融、诺诺数科等。
为迅速扩大辽宁省本地信贷规模,振兴银行于2022年上半年成立了首贷中心,大力推进“兴一贷•房e贷”、“兴一贷•建e贷”等系列产品,通过相结合的方式,支持本地小微企业的发展。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振兴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89亿元,较年初增长55.13%;本地贷款余额14.99亿元,较年初增长61.01%。
可以看到,小赢科技官网以及财报中也均多次提及小微信贷。小赢科技方面称,“我们正在探索与振兴银行合作的机会,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我们相信,凭借我们在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与振兴银行的合作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可能。”小赢科技曾对外表示,如财报所示,该公司和辽宁振兴银行关于共同服务中小企业的合作正在进行中。
不过,从近年业绩数据看,辽宁振兴银行的揽储方面的压力依然不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该行的客户存款为210.5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15%。
目前来看,截至2022年底,辽宁振兴银行的客户存款为206.84亿元,继续同比减少1.76%。但降幅已经有了明显的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3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再次表态,银保监会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严肃查处高息揽存、违法违规吸收异地存款等行为。银保监会将高度关注中小银行存款业务变化,加大监管检查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纠正地方中小银行存款业务中的违规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此背景下,下阶段振兴银行的客户存款规模将如何变化?我们将继续关注。
(新金融深度)